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改革开放期诞生的第一批集邮组织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11-23 阅读
        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
        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是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领导下的群众性 的集邮组织。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市第一个跨行业的 社会集邮社团,也是“文革”后中国最早成立的集邮组织。

  1979年7月,北京市东城文化馆编创组人员成志伟在馆办 的铅印小报《钟鼓楼》上发表了一篇谈论集邮的短文《邮票杂 谈》。随后,集邮者刘肇宁写信,建议把集邮者组织起来,由文 化馆领导开展集邮活动。文化馆领导表示支持。此议报经东城区 委宣传部、东城区文化办公室批准后,开始筹建集邮活动组。
1979年8月19日,“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集邮研究会”宣布 成立。集邮研究会不设会长,推选成志伟、朱祖威、刘肇宁、邹 毅、林轩5人作研究会领导成员。会后编印一期《集邮简讯》, 报道成立大会情况,并附有研究会的章程。具有700年历史的北京鼓楼,当时属东城区文化馆的一个活 动站。集邮研究会成立后,经常在鼓楼大厅举办邮展、讲座及例 会活动。后来,取“鼓楼” 二字的文化涵义,集邮研究会改为 “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集邮组织,该由政府哪个部门来负责 管理,是文化部门、邮政部门还是民政部门,这个问题自50年 代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进人新时期,社会的大变革为发 展集邮、建立有领导的集邮组织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北京市 东城区文化馆以新时期的开拓精神,勇为人先,成立了集邮研究 会,为后来一些外省市解决集邮组织挂靠问题提供了经验。从 此,在政府部门领导下的有组织的群众集邮活动开始成为主流。

  1979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鼓楼集邮研究会在鼓楼大 厅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邮票展览会”。这是 “文革”后北京首次公开的邮展。
邮展展出了全部新中国的纪、特、普、航空欠资票和J、T 票及所有小型张。展出了解放区邮票中的一些珍贵邮票和清代大龙邮票、小龙邮票、万寿邮票3此外,还展出了外国的专题邮 票,这个颇富信息意义的窗口,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据统 计丨979年国庆节期间,有上万人专程来鼓楼参观邮展。
这次邮展的方式仍是20年前的方法,没有护邮袋和贴片的 概念,而是把邮票直接放在镜框内悬挂墙上。展框有大有小,形 状不一,颜色不一,几近“原始”状态,但这里面凝聚着新时期 集邮者的一种矢志不移的精神。

  邮展举办之时,北京自发的邮票市场已具雏形,市场意识走 进了邮展展场。有集邮者在邮展闭幕后以500元买断全部老纪、 特新票及所有小型张。这个在公众场合高价购买邮票的实例,成 为新中国集邮历史上的首次。尽管它相左于当时国家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具体政策,却昭示了集邮市场的前景。《鼓楼邮刊》系鼓楼集邮研究会会刊。1980年4月出版。16 开本,油印,每期26页一32页不等。《鼓楼邮刊》在内容上侧 重于集邮研究和集邮资料的编纂,使后人阅读没有“过时感”。 该刊发表的一些研究文章,如《首套解放区邮票辨析》一文,对 中国解放区邮票史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油印本的《鼓楼邮 刊》自1980年至1982年出版17期。鼓楼集邮研究会除立足于办邮展、编邮刊、举办讲座一类传 统的集邮活动形式外,还采取把集邮活动与国家的中心任务或重 要活动结合起来的方法,把时代信息引入邮会活动,使邮会具有 时代的朝气。

  1981年夏天,中国四川、陕西、甘肃一些地区遭受特大水 灾。当时全社会正在开展“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活动。鼓楼邮会号召会员捐款赈灾。为了把賑灾与集邮活动挂 钩,邮会建议会员捐出自己的邮品,在会内义卖,所收款项全部 支援灾区。这次活动得到会员全力支持,全体会员47人都捐出 邮品。这次活动在集邮界影响很大,突破了严禁会内买卖邮票的市县集邮者提供了经验。1981年,韶关市、佛山市、顺德县、 梅县等集邮组织都按照广州市集邮学会的组织模式挂靠在当地文 化部门。广东省集邮呈现繁荣景象。

  广州市集邮学会创办的《集邮家》报由广东省新闻出版管理 部门批准,于1980年9月15日首发。此报为8开4版。它是 “文革”后全国第一份市级集邮团体编印的正式出版物。1980年 创刊号上发起“集邮回忆”、“我的集邮生活”征文活动,得到各 地集邮者的响应。集邮者在“文革”中因邮票遭毁而所积怨气, 在这里得到倾诉。“邮苑人物志”专栏专门介绍集邮人士的集邮 活动、经验和成就,使读者从他人事迹中受到启迪、鼓舞。《集 邮家》报在全国公开发行,对推动广东省及全国集邮活动的开展 起到很好的作用。

  后来,广州市集邮学会根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对全国省、 市及基层集邮组织名称统一为“协会”的要求,将“广州市集邮 学会”改名为“广州市集邮协会”。原来由广州市文联领导,改 由广州市邮政局领导,纳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组织系统。

  在这个时期各地成立的集邮组织,大多挂靠在文化部门。 1980年11月20日,无锡市文化馆集邮研究会成立,由文化馆馆 长出任理事长。随后,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又组织成立了无锡市职 工集邮协会,归市工人文化宫领导。1981年1月1日,由南京市 工人文化宫领导的集邮组织一南京市工人文化宫集邮研究会成 立。此后成立的有苏州市工人文化宫集邮研究会、湖北宜昌市群 众艺术馆集邮组、由长沙市文化局领导的长沙集邮组、扬州市文 化馆集邮组、南通市文化馆集邮组、哈尔滨道里文化馆集邮小 组、天津蓟县集邮协会以及经湖南益阳市文联批准成立的益阳市 集邮协会等等,都挂靠在不同级别的文化部门。

  这些集邮组织成立后,由主管的文化部门拨出经费,提供活 动场地,开始了有领导、有计划的活动。后来,随着邮政部门领 邮,直到1977年这60年的集邮生涯。作者阅历丰富,见多识 广,以个人的集邮经历,讲述了大量关于中国名贵邮票的来龙去 脉,涉及到广泛而深入的历史背景以及众多的历史名人,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集邮的发展。这篇回忆录后经作者集 结、修改补充,由集邮杂志社和外文出版社于1982年7月联合 出版成书,书名为《集邮和我的生活道路》。在暂短的集邮恢复期,报刊上发表集邮文章的作者,一是邮票发行局的工作人员,二是集邮者。他们出于对恢复集邮的渴望 和热情,积极奋笔撰文,表明恢复集邮是全社会的人心所向。

  1980年1月《集邮》杂志复刊,9月广东的《集邮家》报创 刊,1981年4月《上海集邮协会会刊》〈后改为《上海集邮》 创刊。后来,民办邮刊大量涌现,各省市集邮协会也创办邮刊。 集邮刊物的增多,也促进了集邮队伍的壮大。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