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早期中华邮票会的短暂复会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11-23 阅读
     新光邮票会在上海恢复出版会刊,会员们重新联络起来,这 时中国邮票的地位在国际集邮界也有所上升,人们便自然地想起 了为提倡收集中国邮票作过重大贡献的中华邮票会,希望周今觉 等再度出山,重振会务,做出为中国集邮界争光的业绩来。

     新光在上海复会,对中国集邮界具有重要的鼓励作用。周今 觉看到新光邮票会在一班年轻朋友的努力下,恢复出版会刊,广 泛联系邮友,不禁心有所动,亦欲重振中华邮票会之旗鼓。他亲 自去张赓伯寓所要求张氏来办中华邮票会的会刊,经过协商之 后,决定由张赓伯和谢鄂常挑起复会的重担。

     1939年11月,由周今觉召集,开了 2次筹备会,到会者有 原来的董事叶颂蕃、陈复祥、李辉堂、朱世杰、梁芸斋、谢鄂 常,也有复会后新人董事会的张赓伯、王纪泽、陈葆藩、张包子 俊、周炜良、叶振伯。会上议定了修订的会章、各部董事的职责 和董事的分工,以及会刊的《复刊弁言》。与以前的不同的是设 立总务部,凡会长的职责、任务,以及会长交办的会务,总务部 都应去办,而办会方针、对外名义仍由会长掌握,而实际操劳的 则是谢鄂常与张赓伯,梁芸斋。

    《邮典》为中华邮票会的最后一种会刊。早在1936年4月曾 以此为刊名,作为不定期刊出版了它的第一号,即“十周纪念创 刊号”,原意以此发表学术性稿件,与《邮讯》月刊同为会刊, 但只此一期后就销声匿迹。直到1941年恢复会务活动后,才重 新编为第1卷第1期出版。由张赓伯、梁芸斋分任中英文主编。大32开本,每期34至58页不等。主要发表研究性、资料性文 章,重要文章有:周今觉的《万寿黑样票之研究》、《包克氏斜角 对剖票鉴别之驳议》,修正过去论文的《余之错误》、《戳与八卦戳之研究》,报道万寿3分银改版票的《华邮中惊人之新 发现》、连载《圆寿庐邮话》等,叶颂藩的《红印花当一分之研 究《样票谈》,朱世杰的《八卦邮戳之实用》和《老邮商李辉 堂君略传》,谢鄂常的《二分半邮简之初见》,陈复祥的《棣集遗 珍》及连载《华邮漫谭》,张赓伯的《中华帝国邮票拾遗》及连 载《邮林散记》,陈葆藩的连载《寄寸楼随笔》,美国施塔、梅赞 文合著的集邮史上第一部记载中国航空信封的《中国航空邮鉴》 (周绍良译,连载〉,此外还有梁芸斋译、周今觉按的《品相论》 和张包子俊、徐慕邢等人文章,报道新邮发行、纪念邮戳和集邮 活动消息的“邮闻简报”以及会务报告、会员录等。同时,每期 用铜版纸插页刊出珍邮图片,如阿格纽的红印花原票8方连和费 拉尔遗集中最后上市的一些变体。《邮典》虽然只出版了1卷5 期,1941年11月停刊,但其内容充实,不乏中国早期邮票研究 的重要文献。

      1940年1月如期出版了会刊《邮典》第一期,外表内容, 俱臻上乘。但从第二期起,就开始脱期,最初还可推倭于印刷厂 春节的休假,而主要的原因还是缺稿。5月出版第四期,编者只 能以每期篇幅增多和印刷成本远髙于会费为由,^向会员预告今后 不能按月一期。第五期竟迟至11月出版,还没有来得及告别, 就成了中华会刊的最后出版。最终还是因为人力和财力的不济, 同时还有向外埠邮寄会刊的困难,终于走完了中华邮票会最后的 —步。

      在上海“孤岛”最积极地热衷于集邮的一班人马,同时运作 的新光、中华两个邮会,一个以争光于世界邮坛为主要目标,一 个以团结大多数邮友为己任。在两会同时遇到人力、财力等主客观方面的困难时,他们顺应潮流,并肩合作。放弃了 “阳春白 雪”,保住了 “下里巴人”。张赓伯没有忽略周今觉与甲戌邮票会 的骨干们曾经利用各自的会刊有过一番唇枪舌剑,经过他的调 解,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邮典》第2期上就刊出了甲戌邮票会 和中华邮票会的共同《启事》:“畴昔我两会尝从事意气之争,甚 无谓3兹承张赓伯先生出为仲连,言归于好。今后当本一致精 神,与国内各邮会共同健全邮人组织,努力邮学之广宣,冀副全 国邮界同志之愿望。掏诚奉告。”值此大敌当前的非常丨时期,还 有什么理由不能言归于好呢,张赓伯促成甲戌和中华两邮会的和 好,解开了当事人乃至广大会员为此而挂在心上的郁结,使中国 集邮史上影响最大的三大邮会重新的团结。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