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50年代集邮活动充满生气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11-23 阅读 次 50年代中期,集邮活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中国的 工矿企业、机关、学校、部队、医院、城区街道乃至农村延伸。 集邮人数之多、阶层和地区之广泛,足以看出中国集邮呈现空前 的普及。
在集邮者较为集中的地区和单位,相继出现了集邮组织,如 北京女三中集邮小组、北京五中集邮小组、北京十中集邮小组、 北京大学集邮组、四川成都市业余集邮组、广东顺德县疏流区新 风集邮小组、广州工人文化宫集邮小组、江门新生集邮小组和友 谊集邮组、广西南宁市集邮小组、江苏南通市工人文化宫集邮小 组、南京工人文化宫集邮组、苏州工人文化宫集邮研究组、苏州 钢铁厂集邮小组、无锡县星火集邮小组、无锡崇安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吉林长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集邮小组、貞州贵阳 南明区文化馆集邮组、黑龙江哈尔滨道里人民文化馆集邮组等。 有些地区虽未成立集邮组织,但集邮者的群体活动已经形成,如南宁市集邮小组于1956年7月15日成立,会员中有干部、 学生、工人等。这个小组建立了邮票交换站,每两周活动一次, 并先后在市总工会、文化馆等地举办了邮展。
中国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俱乐部于1955年6月11日至16日 举办一次邮票展览会,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邮票和苏联以及 波兰、越南等国家的邮票,中国集邮公司到展场不仅出售邮票、 美术明信片、《集邮》月刊,还散发了集邮知识读物和新中国邮 票目录,向医生、护士、学生、病员进行了一次集邮普及活动。
此外,北京五中集邮小组、女三中集邮小组、北京大学集邮 组、广东顺德县疏流区新风集邮小组、长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 余集邮小组、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小组、责阳市南明区 文化馆集邮组、哈尔滨道里文化宫集邮组、广州工人文化宫职工 集邮小组、南通市工人文化宫集邮小组等都结合中国的重大节曰 或“十月革命”、中苏友好等主题举办过邮展。
在这蓬勃发展、不断普及的时期,中国集邮者的成分发生着 变化。解放前那些老集邮家、老辈集邮者仍在孜孜不倦地集邮, 使中国集邮延续下来,他们是中国集邮界的宝贵财富。这一时 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青少年大多有了 上学的机会,集邮的普及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物质条件,于 是,青年工人、干部、职员、解放军指战员、大学生、中学生大 量涌进集邮队伍。在南方经济较富裕的农村,有的农民也开始集 邮。这些新进的集邮者给集邮界带来生机。集邮大环境的宽松, 使一些青少年集邮者在活动中崭露头角。他们大多在当时的《集 邮》杂志或省市报刊上发表集邮文章,有的在集邮活动中表现出 高涨的政治热情和组织能力。他们认真地收集邮票、研究邮票, 在实践中积累邮识。
各基层集邮小组成立后,为推广集邮,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 邮展。有些邮展虽然规模不大,展品档次不高,但在活跃基层文 化生活、开展集邮活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57年10月13日,成都市邮局和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举办 全市性的邮展。除展出新中国邮票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邮票之 外,还展出一部分民国时期的邮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邮票,总计 共1300余种,美术明信片280种。邮展期间,成都市邮局还刻 制了 1枚纪念邮戳。
1957年11月2日至7日,为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 年,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苏联图片展览”, 其中展出苏联邮票540套。展览很受欢迎,观众如潮。朱德副主 席、陈毅副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1959年正值建国10周年,中国集邮公司和邮票发行局联合 抽调人力,经过半年筹备,于1959年9月6日在北京劳动人民 文化宫举办建国10周年邮票展览。此次展览规模宏大,展场占 地11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新宁国、解放区、社会主义国家邮 票三大部分,同时展出了集邮家王纪泽以及10岁小学生曹石燕 等10人专题邮集,展品共198框,展出半个月。这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一次邮展,对宣传新中国邮票和推动 集邮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市集邮分公司注重结合国家的宣传中心举办各种主题邮 展,先后与上海市青年宫联合举办过“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劳动创造世 界” 0959.5.1〉、“庆祝十月革命42周年”等邮票 展览。这些邮票展览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主题,既 紧密地配合了当时的宣传热点,又推动了集邮活动。
除此之外,注意深入基层举办邮票展览也是一个时代特点。956年5月13日至19日,中国集邮公司与北京大学集邮组在该 校学生宿舍楼联合举办过为期一周的邮票展览。1963年1月16 日,哈尔滨市集邮分公司与该市道里区文化馆联合举办过邮票展 览等。每次邮票展览,都会促进集邮人数的增加和集邮队伍的扩大。
1957年7月28日至8月3日,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第6届世 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同时举办国际邮展。中国不仅选 送集邮家和青年集邮者的11部邮集参展,同时派出集邮家马任 全等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邮展期间,马任全被聘为邮展主席团 成员。经评审,中国姜治方的首航封、大龙邮票实寄封以及解放 区邮票实寄封邮集获金奖;马任全的变体票和样票邮集、陈复样 的大龙和小龙邮票邮戳邮集、王纪泽的红印花加盖票邮集、史济 宏的商埠票邮集、高开弟的苏区邮票邮集获银奖;梁芸斋的加盖 “中华民国”邮票邮集获铜奖;另外肖立昂的列宁邮票集、毛远 新的新中国邮票集、杨绍明的“为了和平与友谊”等专集获少年 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派集邮家出国参加国际邮展活 动,第一次选送集邮家的邮集在国际邮展中展出,第一次集邮家 的邮集在国际邮展中获金奖。在国际邮展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对推动中国的集邮活动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 好关系。当时,许多大、中学校为配合国际主义教育和俄语教 学,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学生迸行友好通信活 动。其中苏联及东欧国家学生有不少是集邮爱好者,他们在来信 中请求中国学生为他们收集中国邮票。这样,又把一批大、中学 生吸引到集邮队伍中,并且开始了友谊交换邮票活动。当时,由 于语言文字障碍,一般的通信持续时间不长,惟有集邮者通信交“集邮者信箱”,除中国集邮者刊登广告外,还有苏联、越南、日 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集邮者。加拿大、马 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多为该国的华人集邮者。当时中国与印尼关 系紧密,与印尼集邮者交换为多。国际间的通信交换,使一些西 方国家(或地区)如法国、萨尔、日本、琉球、,印尼、荷兰、埃 及、西班牙等国的邮票进入中国,这些邮票大多为体育、动物、 花卉、艺术等专题邮票,很受欢迎。国际间的邮票交换,丰富了 集邮者的收藏品种,开阔了集邮视野,提高了中国集邮者专题集 邮水平。
从旧中国走来的邮人,经过政治学习,思想上逐步适应了在 新的社会环境下收集、买卖邮票的方式。集邮者继承传统的集邮 方式,选择新的收集内容,继续自己的收集和研究。他们在收集 中对每套邮票都求全,而后按国家或地区分列,依邮票发行时间 逐套逐枚地收集整理。变体票、组外品置于正票后面。传统集邮 主要以新中国邮票、解放区邮票、苏联邮票和日本邮票为主。个 别集邮家仍然对清代、民国邮票的收集、研究锲而不舍。在传统 集邮中,解放区邮票的收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确认了一些珍贵 的解放区邮票,涌现出一批专门收集研究区票的集邮家,如林 崧、钟笑炉、张珩、周贻白、杨立、居洽群、吴廷琦、罗真、李 登汉等。他们的收集使一些区票免于流失,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编 写《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国邮票全 集-解放区卷》以及编组区票邮集参加国际邮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50年代中期,青少年集邮者是专题集邮的主力军,这是在 普及集邮活动时涌现的新生力量。他们购买力低,求知欲强,收 集意向自然趋于那些色彩鲜艳,画面动人,售价低廉的中外专题 邮票。受欢迎的专题有体育、动物、花卉、儿童、交通工具、文 格的插票册,受到集邮者欢迎。无论是传统集邮,还是专题集邮 都使用插票册,在邮册上不作任何资料性的文字标注。后来有些 按传统方式收集苏联、日本邮票的集邮者,率先使用了苏制、曰 制的定位贴票册,这种先进的收藏方法在当时是极个别的。
那一时期,集邮者护邮观念不强,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 克、匈牙利、民主德国等国家的邮票背胶极厚,插人邮册后,潮 湿的天气很容易使背胶融化,邮票粘在了邮册上,损坏不少。有 的集邮者就用玻璃纸包邮票,玻璃纸干燥后收缩,将邮票四边齿 孔挤平’也使不少邮票致残。集邮工具更新缓慢,收藏方法滞 后,是五六十年代中国集邮活动的一个症结。
在集邮者较为集中的地区和单位,相继出现了集邮组织,如 北京女三中集邮小组、北京五中集邮小组、北京十中集邮小组、 北京大学集邮组、四川成都市业余集邮组、广东顺德县疏流区新 风集邮小组、广州工人文化宫集邮小组、江门新生集邮小组和友 谊集邮组、广西南宁市集邮小组、江苏南通市工人文化宫集邮小 组、南京工人文化宫集邮组、苏州工人文化宫集邮研究组、苏州 钢铁厂集邮小组、无锡县星火集邮小组、无锡崇安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吉林长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余集邮小组、貞州贵阳 南明区文化馆集邮组、黑龙江哈尔滨道里人民文化馆集邮组等。 有些地区虽未成立集邮组织,但集邮者的群体活动已经形成,如南宁市集邮小组于1956年7月15日成立,会员中有干部、 学生、工人等。这个小组建立了邮票交换站,每两周活动一次, 并先后在市总工会、文化馆等地举办了邮展。
中国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俱乐部于1955年6月11日至16日 举办一次邮票展览会,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邮票和苏联以及 波兰、越南等国家的邮票,中国集邮公司到展场不仅出售邮票、 美术明信片、《集邮》月刊,还散发了集邮知识读物和新中国邮 票目录,向医生、护士、学生、病员进行了一次集邮普及活动。
此外,北京五中集邮小组、女三中集邮小组、北京大学集邮 组、广东顺德县疏流区新风集邮小组、长春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业 余集邮小组、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小组、责阳市南明区 文化馆集邮组、哈尔滨道里文化宫集邮组、广州工人文化宫职工 集邮小组、南通市工人文化宫集邮小组等都结合中国的重大节曰 或“十月革命”、中苏友好等主题举办过邮展。
在这蓬勃发展、不断普及的时期,中国集邮者的成分发生着 变化。解放前那些老集邮家、老辈集邮者仍在孜孜不倦地集邮, 使中国集邮延续下来,他们是中国集邮界的宝贵财富。这一时 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青少年大多有了 上学的机会,集邮的普及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和物质条件,于 是,青年工人、干部、职员、解放军指战员、大学生、中学生大 量涌进集邮队伍。在南方经济较富裕的农村,有的农民也开始集 邮。这些新进的集邮者给集邮界带来生机。集邮大环境的宽松, 使一些青少年集邮者在活动中崭露头角。他们大多在当时的《集 邮》杂志或省市报刊上发表集邮文章,有的在集邮活动中表现出 高涨的政治热情和组织能力。他们认真地收集邮票、研究邮票, 在实践中积累邮识。
各基层集邮小组成立后,为推广集邮,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 邮展。有些邮展虽然规模不大,展品档次不高,但在活跃基层文 化生活、开展集邮活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57年10月13日,成都市邮局和劳动人民文化宫联合举办 全市性的邮展。除展出新中国邮票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邮票之 外,还展出一部分民国时期的邮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邮票,总计 共1300余种,美术明信片280种。邮展期间,成都市邮局还刻 制了 1枚纪念邮戳。
1957年11月2日至7日,为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 年,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苏联图片展览”, 其中展出苏联邮票540套。展览很受欢迎,观众如潮。朱德副主 席、陈毅副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1959年正值建国10周年,中国集邮公司和邮票发行局联合 抽调人力,经过半年筹备,于1959年9月6日在北京劳动人民 文化宫举办建国10周年邮票展览。此次展览规模宏大,展场占 地11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新宁国、解放区、社会主义国家邮 票三大部分,同时展出了集邮家王纪泽以及10岁小学生曹石燕 等10人专题邮集,展品共198框,展出半个月。这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一次邮展,对宣传新中国邮票和推动 集邮活动,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市集邮分公司注重结合国家的宣传中心举办各种主题邮 展,先后与上海市青年宫联合举办过“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劳动创造世 界” 0959.5.1〉、“庆祝十月革命42周年”等邮票 展览。这些邮票展览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主题,既 紧密地配合了当时的宣传热点,又推动了集邮活动。
除此之外,注意深入基层举办邮票展览也是一个时代特点。956年5月13日至19日,中国集邮公司与北京大学集邮组在该 校学生宿舍楼联合举办过为期一周的邮票展览。1963年1月16 日,哈尔滨市集邮分公司与该市道里区文化馆联合举办过邮票展 览等。每次邮票展览,都会促进集邮人数的增加和集邮队伍的扩大。
1957年7月28日至8月3日,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第6届世 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同时举办国际邮展。中国不仅选 送集邮家和青年集邮者的11部邮集参展,同时派出集邮家马任 全等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在邮展期间,马任全被聘为邮展主席团 成员。经评审,中国姜治方的首航封、大龙邮票实寄封以及解放 区邮票实寄封邮集获金奖;马任全的变体票和样票邮集、陈复样 的大龙和小龙邮票邮戳邮集、王纪泽的红印花加盖票邮集、史济 宏的商埠票邮集、高开弟的苏区邮票邮集获银奖;梁芸斋的加盖 “中华民国”邮票邮集获铜奖;另外肖立昂的列宁邮票集、毛远 新的新中国邮票集、杨绍明的“为了和平与友谊”等专集获少年 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派集邮家出国参加国际邮展活 动,第一次选送集邮家的邮集在国际邮展中展出,第一次集邮家 的邮集在国际邮展中获金奖。在国际邮展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对推动中国的集邮活动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 好关系。当时,许多大、中学校为配合国际主义教育和俄语教 学,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学生迸行友好通信活 动。其中苏联及东欧国家学生有不少是集邮爱好者,他们在来信 中请求中国学生为他们收集中国邮票。这样,又把一批大、中学 生吸引到集邮队伍中,并且开始了友谊交换邮票活动。当时,由 于语言文字障碍,一般的通信持续时间不长,惟有集邮者通信交“集邮者信箱”,除中国集邮者刊登广告外,还有苏联、越南、日 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集邮者。加拿大、马 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多为该国的华人集邮者。当时中国与印尼关 系紧密,与印尼集邮者交换为多。国际间的通信交换,使一些西 方国家(或地区)如法国、萨尔、日本、琉球、,印尼、荷兰、埃 及、西班牙等国的邮票进入中国,这些邮票大多为体育、动物、 花卉、艺术等专题邮票,很受欢迎。国际间的邮票交换,丰富了 集邮者的收藏品种,开阔了集邮视野,提高了中国集邮者专题集 邮水平。
从旧中国走来的邮人,经过政治学习,思想上逐步适应了在 新的社会环境下收集、买卖邮票的方式。集邮者继承传统的集邮 方式,选择新的收集内容,继续自己的收集和研究。他们在收集 中对每套邮票都求全,而后按国家或地区分列,依邮票发行时间 逐套逐枚地收集整理。变体票、组外品置于正票后面。传统集邮 主要以新中国邮票、解放区邮票、苏联邮票和日本邮票为主。个 别集邮家仍然对清代、民国邮票的收集、研究锲而不舍。在传统 集邮中,解放区邮票的收集研究有了长足进展。确认了一些珍贵 的解放区邮票,涌现出一批专门收集研究区票的集邮家,如林 崧、钟笑炉、张珩、周贻白、杨立、居洽群、吴廷琦、罗真、李 登汉等。他们的收集使一些区票免于流失,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编 写《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国邮票全 集-解放区卷》以及编组区票邮集参加国际邮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50年代中期,青少年集邮者是专题集邮的主力军,这是在 普及集邮活动时涌现的新生力量。他们购买力低,求知欲强,收 集意向自然趋于那些色彩鲜艳,画面动人,售价低廉的中外专题 邮票。受欢迎的专题有体育、动物、花卉、儿童、交通工具、文 格的插票册,受到集邮者欢迎。无论是传统集邮,还是专题集邮 都使用插票册,在邮册上不作任何资料性的文字标注。后来有些 按传统方式收集苏联、日本邮票的集邮者,率先使用了苏制、曰 制的定位贴票册,这种先进的收藏方法在当时是极个别的。
那一时期,集邮者护邮观念不强,东欧国家如捷克斯洛伐 克、匈牙利、民主德国等国家的邮票背胶极厚,插人邮册后,潮 湿的天气很容易使背胶融化,邮票粘在了邮册上,损坏不少。有 的集邮者就用玻璃纸包邮票,玻璃纸干燥后收缩,将邮票四边齿 孔挤平’也使不少邮票致残。集邮工具更新缓慢,收藏方法滞 后,是五六十年代中国集邮活动的一个症结。
标签:
上一篇:早期《集邮》杂志刊物 下一篇:60年代初上海、广东集邮界的呼吁
推荐文章
- 抗战胜利初期加盖 和发行的邮票 892 阅读
- 各版鼠年生肖邮票价格是多少? 7031 阅读
- 观邮说盛唐 395 阅读
- 名人信札每年上涨幅度为30% 671 阅读
- 青花五彩斗彩法痕彩粉彩 393 阅读
- 加盖邮票的搜集兴趣 328 阅读
- 邮票收藏的史料性 1282 阅读
- 解读“蟠龙”改变邮票订印地点 293 阅读
热门文章
- 全国山河一片红(大一片红)价格 84684 阅读
- 1992年猴票最新价格 57398 阅读
- 2016年生肖猴票价格与收藏价值 33995 阅读
- 我国最珍贵的邮票 25245 阅读
- 民族大团结邮票收藏价值 20432 阅读
- 1992年猴票价格为什么一直低迷? 18650 阅读
- 生肖龙邮票价格及图片 16569 阅读
- 2012年龙大版生肖邮票价格 16438 阅读
热门专题
|邮票综合|
最新热点
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