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 1000 万枚 8 分 李冰(战国水利家) 1000 万枚 8 分 贾思勰(东魏农学家) 1000 万枚 8 分 黄道婆(元代纺织技术家) 100 万枚 60 分
邮票介绍:
邮票4—1徐光启(明代科学家)
徐光启(1562—1633 )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人。出身于小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的家庭,早年从事过农业生产。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取进士。崇祯五年( 1632年)升任礼 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并参机要,崇祯六年(1633年)兼任文 渊阁大学士。因反对保守,主张革新,连续三次丢宫。后半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涉及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最为突出。 他较早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研究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天 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学科),并介绍于我国,对 当时的社会生产有帮助。他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我国 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学术著作。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项。他在崇祯六年 (16幻年)编成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并译著了很多 书籍,其中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
徐光启戴的是乌纱帽。
邮票4—2李冰(战国水利家)
李冰,战国时水利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领导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箸名。都江堰在四川灌县城西,岷江出口处。渠首由都江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都江鱼嘴把江水 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主流,用以泄洪,也可灌溉,内江经开 凿的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用以灌溉,可灌田三百万亩。相传 李冰制定了 “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保证了都江堰防洪灌溉作用的发挥。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李冰头饰缁撮,即小缁布巾,仅撮发髻
邮票4—3贾思勰(东魏农学家)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农学家。山东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山东境内)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他以文献中搜集到 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试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
《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间,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古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名著。全书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分别论述各种农作物、蔬菜、 果树、竹木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等, 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丰富 的农业生产经猃。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科学和生产技术的 水平。对后世农学影响很大,在国外也备受赞誉。
贾思勰戴的是纶巾,今称诸葛巾。
邮票4—4黄道婆(元代纺织技术家)
黄道婆(约1245—?)又称黄婆。元代女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幼年为童养媳,后弃家流落崖州(今广东崖县),从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并且总结了一套纺纱技术。同时传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和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
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 至今当地人民还传诵着:“戈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歌谣。
这套邮票上的四位古代科学家为我国著名画家范曾所绘。被评选为1980年最佳纪念邮票。